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(wǎng) > 美在菏澤 > 正文
作者: 王 浩 彭傳軍 李保珠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1-12-02 09:28
鍋中熱湯藕,寒塘泥中求,初冬是挖藕的最佳時機,也是蓮藕的熱銷季節(jié),同時也是泥潭“淘金”挖藕人最忙的季節(jié)。
11月28日,記者實地探訪黃河灘區(qū)一片荷塘,用鏡頭捕捉挖藕人辛勤勞作的瞬間,也與他們聊聊泥潭“淘金”的故事。
上午11時許,在東明縣沙窩鎮(zhèn)郭寨村黃河生態(tài)園連片的藕田里,50歲的蓮藕種植戶李中升和搭檔們穿著防水服,將一根根胖乎乎的藕從淤泥里“淘”了出來。陽光下,9名職業(yè)挖藕人就像一個個靈動的音符,他們勞動的身影讓鄉(xiāng)村的深秋充滿活力;又仿若一個個小小的墨點,被恰到好處地點綴在這一幅深秋殘荷圖中。
初冬時節(jié)的藕田,溫度有些低,李中升已經(jīng)在水中呆了5個多小時?!皠傁滤畷r,有點涼,活動起來便不覺得冷了。”李中升告訴記者,已經(jīng)挖了一上午藕了,現(xiàn)在要把藕收上岸。
李中升承包了170畝蓮藕,年產(chǎn)藕70萬斤以上。每年10月到次年5月,都是挖藕的好時節(jié)。
“以前,挖藕純靠人工,費時費力?!崩钪猩f,由于藕身脆嫩,人工挖藕一直難以被取代。如今,用高壓水槍插進塘泥里,通過多年經(jīng)驗沖刷蓮藕,不一會兒,一根又長又白的藕就浮在了水面上。雖然有了簡便的挖藕機輔助勞作,提高了效率,但采藕人還是挺辛苦挺累的。水沒過了他們的腰部,膝蓋以下都埋在了泥里,探著身子彎著腰,臉幾乎貼到水面“匍匐”前行,殘敗的荷葉歪歪斜斜,身著厚重的皮衩舉步維艱。
中午12時許,隨著踩藕人不停地勞作,一根根藕接二連三地被挖出,漂浮在水面上。坑塘里,完整的一根蓮藕有十多斤,即便是小個兒的也有三四斤重,把藕收上岸比較費力。將一塊塊塑料布兩頭扎起來做成“藕拖”,浮在水上好似一條條小船,挖好的蓮藕一根根揀到“藕拖”上,踩著泥,蹚著水,拖拽上千斤的一“船”藕到田邊,累得大口大口地喘氣。
“每天一大早就下田,一直干到太陽快落山才收工,一天下來能挖1000斤左右,只有中午上岸、吃著早上帶來的飯菜時才能稍作休息。”李中升一邊在田邊熟練地洗著藕,一邊回答道。
蓮藕不適合儲存,需要“頂著鮮兒賣”,挖藕人爭分奪秒地將藕分揀、裝筐、轉(zhuǎn)運、稱重,再將藕裝上車,拉往城區(qū)進行二次清洗、售賣。
下午5時許,把岸邊的藕清理完后,李中升走到岸邊洗了把手。長時間泡在水中挖藕,李中升的雙手粗糙無比,指甲縫兒里還有一圈洗不掉的黑泥。看著這樣的一雙手,李中升卻感到無比自豪?!跋瓤嗪筇鹇铮]有付出就沒有收獲。這雙手,是為幸福生活奮斗的見證,是我的勛章!”
辛苦的工作,換來較為可觀的收入,挖藕人用他們的勤勞苦干換取著幸福的生活。
黃河生態(tài)園負責(zé)人李煥雷介紹說,園區(qū)通過充分利用黃河灘有利的水資源,發(fā)展蓮藕種植基地近300畝,并與農(nóng)戶合作,由他們管理,收益按80%比例分紅給農(nóng)戶。目前,園區(qū)聘用80多名灘區(qū)群眾長期務(wù)工,多時有近300人就業(yè)。
近年來,東明縣灘區(qū)、鄄城縣灘區(qū)、曹縣黃河古道、單縣黃河濕地等地結(jié)合當?shù)貙嶋H情況,積極調(diào)整農(nóng)業(yè)產(chǎn)業(yè)結(jié)構(gòu),大力發(fā)展蓮藕種植特色產(chǎn)業(yè),并從政策、資金、技術(shù)等方面給予藕農(nóng)扶持,有效推進當?shù)厣徟寒a(chǎn)業(yè)化經(jīng)營,促進特色農(nóng)業(yè)增產(chǎn)、增效,并吸引了更多挖藕人到“泥中淘金”。 文/圖 記者 王 浩 彭傳軍 李保珠
人民網(wǎng) 新華網(wǎng) 央視網(wǎng) 中國網(wǎng) 光明網(wǎng) 中國日報 中青網(wǎng) 求是網(wǎng) 山東網(wǎng) 魯網(wǎng)
菏澤市政府網(wǎng) 菏澤文明網(wǎng) 菏澤市紀檢監(jiān)察網(wǎng) 燈塔-菏澤黨建網(wǎng) 菏澤長安網(wǎng) 菏澤廣電網(wǎng)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
中國徐州網(wǎng) 連網(wǎng) 鹽城新聞網(wǎng) 宿遷網(wǎng) 淮安新聞網(wǎng) 蚌埠新聞網(wǎng) 阜陽新聞網(wǎng) 淮北新聞網(wǎng) 拂曉新聞網(wǎng) 中國亳州網(wǎng)
舜網(wǎng) 青報網(wǎng) 聊城新聞網(wǎng) 德州新聞網(wǎng) 濱州網(wǎng) 東營網(wǎng) 水母網(wǎng) 中華泰山網(wǎng) 東方圣城網(wǎng) 瑯琊新聞網(wǎng)